- 预计到 2030 年,支持卫星通信的智能手表在总出货量中所占比例将从 2025 年 Q3 的 2% 大幅提升到 28%。
- 苹果、谷歌、佳明(Garmin)和华为正引领智能手表向卫星通信方向转型,使双向消息发送与 SOS 功能突破蜂窝网络覆盖范围的限制。
- 在可扩展、可互操作的 3GPP NTN 标准推动下,消费者对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始终在线”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加速了卫星技术的普及。
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智能手表 NTN 追踪与预测》报告,支持卫星通信的智能手表出货占比预计将从 2025 年 Q3 的 2% 增至 2030 年的 28%。早期市场(2025–2026 年)将由苹果、华为等具备专有卫星解决方案的品牌主导。从 2027 年开始,随着标准化 NB-NTN 成为主流,谷歌、佳明及更多的安卓 OEM 厂商将把符合 3GPP 标准的卫星调制解调器整合到其可穿戴设备中,使普及速度进一步加快。
支持卫星通信的智能手表出货占比(%) 2025 年 Q3 vs 2030 年 Q3

普及驱动因素
自苹果于 2022 年在智能手机上推出卫星 SOS 服务、华为在 2023 年推出基于天通系统的卫星连接服务以来,卫星通信已从小众走向主流。随着标准化 NB-NTN 技术的商业化推进,智能手表因其小巧的外形以及用户对“始终可用”连接需求的提升,有望成为早期的采用者。随着用户在户外徒步、偏远地区、信号不稳定环境下对超出蜂窝网络范围的可靠通信需求,卫星智能手表的普及将进一步加速。标准化 NB-NTN 技术的推广将确保全球互联性与低功耗特性,使卫星通信在小型可穿戴设备上更具可行性。芯片组与集成天线技术的进步将降低设计复杂度及成本,而运营商的合作将使地面——卫星混合数据套餐更加完备。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卫星通信从小众用例走向智能手表的主流配置。
各大品牌如何打造卫星智能手表时代
苹果:2025 年 Q3,苹果将其卫星功能扩展到 Apple Watch Ultra 3,通过与 Globalstar 的合作实现双向 NTN 消息与 SOS 功能。手表内置的 S9 SiP 支持 Globalstar 的 L 频段网络,可用于紧急通信与基础文本传输,使苹果成为消费类卫星可穿戴设备的领先者之一。
谷歌:Pixel Watch 4 成为首款支持真正基于 3GPP 标准 NB-NTN 的双向卫星通信的 Wear OS 智能手表。它无需与智能手机配对即可直接发送卫星信息,是安卓、Wear OS 与标准化卫星协议整合的重要里程碑。
主要品牌近期推出的卫星通信智能手表

华为:华为 Watch Ultimate 2(中国版)通过中国电信的天通一号地球同步轨道系统实现卫星通信,它支持双向信息传输,但目前仅限于国内市场使用。
卫星通信功能目前主要见于少数高端机型,但预计将逐步发展为与蜂窝网络并列的标配,推动更多 OEM 厂商在未来产品线中引入卫星通信功能。
生态系统演进
可穿戴领域的 NB-NTN 发展正由芯片、卫星运营商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高通 Snapdragon W5 Gen 2、Altair ALT1250、MLINK 210、紫光展锐 UNISOC V8821 等平台正在深度集成 NB-IoT 与 NTN 功能,为下一代卫星可穿戴设备奠定底层芯片基础。与 Skylo、Sateliot、Omnispace、Lynk Global 等运营商的合作,使得基于 3GPP 框架的标准化 NTN 覆盖成为可能。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与卫星服务商之间的深度协作正在为完备地面-卫星混合数据套餐奠定基础。
华为与苹果以各自特有的卫星方案开创了这一发展趋势,但基于标准的 NB-NTN 将通过实现真正的规模化,使该行业更上一层楼。有了更好的互操作性、更低的成本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支持,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表将从小众用例转向主流功能。下一阶段的竞争将聚焦于电池效率、蜂窝网络和卫星网络之间的平滑切换以及与卫星服务商更牢固的合作关系上。最终,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表将把“始终在线”的概念推向全新高度,如此无论用户走到哪里它都能提供信号覆盖。